版規

歡迎大家回應。但請不要以匿名的方式回應。這是我們彼此尊重的守則。因為版主希望跟回應的朋友在各方面對談。讓我們作為「光明的兒女」,行在光明中。故此,以後匿名的回應版主將不再理會。

星期六, 9月 23, 2006

先知的使命和職事

3:8 至於我、我藉耶和華的靈、滿有力量公平才能、可以向雅各說明他的過犯、向以色列指出他的罪惡。

 

每一位先知開始他服事的時候,總經歷被神呼召的經驗。事實上,當我們今日服事神,也在一定程度上扮演著先知這角色。特別我們抱持五旬節信仰,我們深信服事者必然被神膏抹,而且聖靈也幫助我們完成先知的召命和職事──作神的代言人,向著時代,傳遞祂的話語。

先知就是代表神向著時代說話的人物。故此,這個人必然需要清楚神對時代的心意,也要帶著神對時代的憐憫,他也需在禱告中透過聖靈的啟示,清楚審視這時代如何得罪神。所以,如果一個稱為先知的人,沒有帶著信息和神對這時代的評價,他根本上不能服事。由此,先知必然是一個曾經與神相會的人。

 

被聖靈延續的呼召

有些學者懷疑彌迦先知究竟有沒有經過被召的經歷──就像摩西在西乃山上看見火燒荊棘的經驗、好像以賽亞在聖殿中看見聖潔的上帝、好像耶利米曾經與神有很深入的對話……。然而,在彌迦先知書中並沒有清楚提及這樣的經歷。但是彌三8卻讓我們意會到彌迦曾經與神相遇。更重要的是,他被召的經歷並不單止於「那一次」。今日很多服事的人,他們有意無意間會很重視、很推崇他們「那一次」被召的經歷。「神曾經跟我說過……」、「我曾經如何遇見神……」不錯,這樣的經歷十分重要,也使我們能在各種刻苦的環境下繼續堅守崗位。不過先知彌迦卻讓我們看見另一幅的圖畫,他是「藉著耶和華的靈」。他所經歷的呼召,只是一個起點,但這呼召卻一直被耶和華的靈承托並延續。如果我們只是著重呼召的一次性,可能漸漸的我們會建立起一種「呼召的自然神論」。我們由「領受」神給我們的呼召變成「敬拜」神給我們的呼召。或者我們天真地想,只要神呼召了我,那麼,那清晰的、呼召的軌蹟就會出現、服事的規律就會出現。只要我們跟著那個規律和軌蹟,就不會有任何問題。

不錯,一個與神相會的經歷會在我們生命中帶來決定性的轉變。但彌迦先知卻激勵著我們,在每日與神相會相交的生活中,我們的呼召被不斷地延續下去,也由此每日被「激活」(activate)過來。

(待續)

 

吉隆坡第一神召會《靈裡的敬拜》研討會及復興聚會花絮

星期五, 9月 22, 2006

出嚟行,遲早還:戰士的人際衝突

為何要處理衝突?

  1. 牧養者多看重人際關係:因為曾經花時間建立
  2. 牧養者通常是中心性的公眾人物,一方面因價值取向與人不同(站在教導的角色和崗位),容易與人產生磨擦,或成為磨心
  3. 不處理衝突會帶來創傷和沮喪的感覺

你是怎麼樣的人?

  1. 大衛型的戰士:
    甲、致力維護教會的福祉和屬靈的原則,清除教會成長和事工發展的障礙。
    乙、但即使勝利,也要付出極大的代價。
    丙、這種人會為教會未來的成長和屬靈的興旺建立根基。
    丁、在爭戰中也要保持自己的品格,因為神關心你的裡面的成長多於你的功績。
    戊、能與教會其他的核心人物建立更有意義和價值的關係。
    己、在衝突中你會被誤解,甚至被認為不屬靈(因為基督徒認為和平、與人和睦才是好的)
    庚、高姿態的人容易被別人「定型」(因為形象太鮮明)。
    辛、長期的衝突會令你有可能變得偏激。
  2. 所羅門型的聖殿建造者:
    甲、容易得到支持,也會人見人愛,功勞也會被肯定。
    乙、你的個性會建立你的群體,故此這樣包容和建立的氣氛能吸引人。
    丙、越成功,就越易把責任放在自己身上:無論是成或敗,容易看自己過於自己所當看的(成敗其實是很多人的事)。
    丁、以成功作為自己追求的目標。
    戊、對別人的痛苦不大關心。
  3. 我們可能是其中一類,或在不同的時間扮演不同的角色。

佛洛伊德:「終有一天,時候到了,我們生活中最困難的經驗,就會成為我們一生中最寶貴的經驗。」

資料來源 愛德華.道伯生,史必德.李斯,馬歇爾.雪萊合著,吳劍秋譯:《如何處理衝突》(台北中國主日學協會1993)。

稍稍的反省:

以我看來,我是傾向大衛型的人物。無辦法,天生的。但細心想想,我也樂於成為這方面的人。天佑我王!

星期二, 9月 19, 2006

心靈醫治的我見:答一查詢


問:想問你一件事牧師,你如何看待內在釋放治療和我們的五旬節?內在釋放治療是屬於第三波,那我應該如何看待它呢?
  1. 對我來說,我不會用一些「實踐的方法」去整理和建立我的神學。相反的,我會用聖經去建立一套神學,來檢驗一套方法。
  2. 內在醫治是建基於一套方法(本身來源於心理學),再發展一套神學。聖經不是這套神學的基礎,只是一個工具,來說明這套方法。
  3. 無論方法是多麼有效,它是時空性的,沒有永恒性。唯有神的話語才有永恒性。故此,不能用一套方法硬套進神的話語中,而是要從神的話語中提出對今日問題的答案。
  4. 內在醫治對一些人來說很有效,但是這會引起以下幾個問題:
  5. 內在醫治的基礎並不來自聖經(Biblical),基礎是現代輔導和心理學的產物,然後找聖經出來證明其合理性(Proof text)。
  6. 內在醫治是否來自第三波不是最主要的問題(它是來自第三波的實踐),而是其根本是把聖靈的工作從屬於心理學的範圍,而不是專注於聖靈自主的工作。說得實踐性一點:為完成醫治釋放,來請聖靈動工。故此,神和聖靈的工作變成了手段。但是基督徒的生命,卻是以神為中心和目的的,這就是基督徒的敬拜。
  7. 傳統五旬節對聖靈的理解是:祂是自主的、自由運行的,在我們的悔改和禱告中,特別是在團契生活中,彰顯祂的大能。所以我們會看見在崇拜中,聖靈大能的彰顯,神蹟奇事……,人會因遇見神而自己回轉,得釋放、醫治。這不是方法,而是在禱告中自己謙卑過來,讓聖靈回應。這是毫無把握的,但卻是講求信心的。我們專注看不見的聖靈,多於看得見的方法。
  8. 五旬節的崇拜「整體」著重聖靈的運行(這與福音派及其後產生的第三波不一樣,從怎樣看待集體說方言可見這差異),故此,在聚會中聖靈大能的工作是被期待的。但福音派很少這些經歷,故此,他們把一些聖靈工作的地方獨立抽出來處理。心靈醫治是其中一個例子。著重以小組運作恩賜也是一個例子。
  9. 福音派的崇拜觀與我們不太一樣,所以很少聖靈大能而自主的工作,反而傾向理性地,以程序完成一個崇拜(雖然第三波會比福音派著重聖靈的工作,但其崇拜的進程與福音派相若)。按他們的理解,聖靈的彰顯最好是私下的。故此,他們寧願把聖靈在群體中的工作放在私下的情況發生。留意,福音派有一段很長的時間依賴輔導來進行牧養和處理信徒問題,內在醫治是這種方法的變體。
  10. 五旬節傳統的運作:個人認罪悔改-->聖靈自由運行-->得釋放和醫治 vs. 心靈醫治:輔導->禱告-->釋放
  11. 很多時進行心靈醫治的協談時間時,會把一些不必要的問題再「挖掘」出來(當然你可以說這是運用屬靈恩賜);但相比在聚會時聖靈運作所作的、對個人的啟示而帶出需要回轉和悔改的問題,這顯然危險得多。
  12. 有時,從事釋放服事的人也可能將一些他們想當然的看法,在被服事者完全開放的時候,藉著「禱告」放了入被服事者心中。這自然相對於聖靈自由的運作而喚醒人心危險。故此,曾經有人說,接受了釋放禱告後,需要另外一些人釋放那次禱告帶來的捆綁。這當然是極端的例子,但這實在是值得我們深思和小心處理的地方。
  13. 五旬節信仰與其說是一套神學,不如說是建基於聖經的經歷。從這經歷中,神直接向人啟示自己:他要怎樣回轉,他要怎樣謙卑然後得釋放和醫治。故此,作為牧者、組長或基督徒領袖的首要工作不是要幫助人得釋放,而是要激勵人對神的尋求,鼓勵人對神建立信心,在忍耐和接納中代禱和與人同行,一同經歷神工作的時刻。這就是對神的信靠。
  14. 有人認為,有些人不能信靠神,是因為他內裡有些東西還沒有被釋放。但保羅在弗二8清楚告訴我們,「我們得救是本乎恩(恩典),也因著信。……不是出於行為,免得有人自誇。」故此,釋放不是先於信靠神、甚至得救(原文有醫治、釋放之意)。而是因為恩典,我們已經得救、得釋放、得醫治。所以,為別人代求的起點不是釋放和醫治,而是帶領他去經歷和專注神已經賜下的恩典--發現恩典、接受恩典、並接受神對我們的愛--無論我們的過去是如何的不堪。
  15. 故此,心靈醫治對我來說不是一個「必要」,它只是一個「選項」。相反,我會認為對神工作的信心,我們的謙卑,對聖靈同在的渴求,以致對祂自由工作的順服(祂怎樣啟示,我們怎樣回應,怎樣接受)才是神眼中的必要。羅八正正就是告訴我們應該順從聖靈而得生命。在這些條件以上,我們才談使用其他方法。
  16. 以上為個人神學的整理,歡迎神學性地討論。